汉寿甲鱼闯天下 势如破竹谱新篇
2025-10-25 16:32:24
来源:汉寿县融媒体中心 | 编辑:刘译林 |
浏览量:124
当一只头顶“数字身份证”的汉寿甲鱼横跨太平洋,稳稳登陆加拿大超市货架时,它承载的不仅是湘北洞庭水乡的生态基因,更是中国传统农产品与国际市场展开的一场硬核对话。海关数据清晰勾勒出这场“出海突围”的强劲势头:2025年前9个月,汉寿甲鱼出口达59批次、共计500吨,创汇金额突破2400万元。从东南亚的鲜活水产柜台,到非洲的特色食材市集,再到美洲的高端餐饮供应链,这只源自洞庭湖的“土著”水产,正以势如破竹之势,重构全球高端水产贸易版图。在消费者愈发看重“食材血统”的当下,汉寿甲鱼凭借全国龟鳖类唯一“国家地理标志产品+农产品地理标志”“双地标”认证,实现了从“水乡土产”到“高端珍品”的身份跃升。这份底气,源于一场持续半个世纪的品质深耕:1974年,汉寿率先突破甲鱼人工孵化技术,打破“靠天养苗”的局限,为产业规模化发展筑牢根基;随后,携手刘少军院士团队开展种源提纯复壮,攻克品种退化难题,让每一代甲鱼苗都延续优良基因,守住品质“根脉”;最终,以“低密度、大水面、仿生态”为核心要求,推广“鱼鳖混养”“稻鳖种养”和“大湖放养”等生态养殖模式与21天生态脱抗静养,从源头杜绝药物残留,培育出富硒、高氨基酸的独特风味。当同行还在药物喂养、高密度养殖的“内卷”中挣扎时,汉寿甲鱼以“慢养出精品”的坚守,精准契合国际高端市场对食品安全与风味价值的双重诉求,成为全球食客信赖的“品质标杆”。2025年4月30日,汉寿甲鱼防伪溯源头套正式发放——这一看似细微的技术创新,却是打通农产品国际化链路的关键一步。头套内置的物理加密芯片,为每一只甲鱼赋予了不可复制的“数字身份”:消费者扫码即可追溯苗种培育、养殖环境、加工流程、物流运输全环节信息,既破解了地理标志产品“劣币驱逐良币”的行业痛点,更在海外市场搭建起直达消费者的信任桥梁。如今,这套数字溯源体系已与汉寿全县19万亩标准化养殖基地、13家现代化加工企业深度联动,推动汉寿甲鱼完成从“初级农产品”到“标准化工业品”的蜕变。依托精深加工技术,当地已开发出酱板甲鱼、药膳甲鱼等16类产品,突破生鲜水产的运输半径限制,让传统特产彻底撕掉“土特产”标签,化身适配全球家庭餐桌、连锁餐饮、便捷速食等多元消费场景的预制美食,进一步拓宽国际市场覆盖面。汉寿甲鱼的“出海之路”,暗藏着精准的战略布局。以“东西双线”为核心,同步推进“内外联动”,在全球市场稳步扩张。——东线深耕:聚焦东南亚文化圈,依托华人对“乡味”的情感联结,快速切入当地中高端水产市场,成为东南亚华人餐桌上的“家乡符号”;——西线突破:瞄准北美高端消费市场,以“生态品质+数字溯源”的组合优势,成功进驻北美地区的主流超市与餐饮渠道,实现品牌从“区域知名”到“国际认可”的升维;——产能创新:在新疆沙雅县布局跨省养殖基地,探索“洞庭养殖技术+异地生态资源”的产能扩张新范式,为全球市场供应提供稳定保障。更值得关注的是,汉寿甲鱼已启动与韩国湖南商会的预对接——借助东亚市场相近的饮食文化基础,推动产业从“产品输出”向“饮食文化输出”升级,让“洞庭甲鱼风味”成为国际饮食文化交流的新载体。汉寿甲鱼的崛起,离不开两代农人的“攻守同盟”,更离不开政企协同的“系统作战”。以张洪江为代表的老养殖户,用四十年光阴摸索出中药防病、控温运输等“独门绝技”,默默守护着汉寿甲鱼的品质底色;以魏涛为代表的“新农人”,则玩转直播带货、短视频营销,将甲鱼的养殖故事、生态优势讲给全球消费者,打开流量新通道。这种代际协作,让甲鱼产业在坚守传统精髓的同时,快速吸纳数字化发展养分。更关键的是,县委书记挂帅成立“甲鱼专班”,将甲鱼产业上升为县域核心战略,整合政策扶持、资金投入、技术研发等资源,推动原本散兵游勇式的农业经营,升级为现代化“产业军团”作战模式,为产业国际化注入强劲动力。汉寿甲鱼的全球化突破,本质上是一场从“池塘思维”到“海洋思维”的认知跨越。这恰恰证明:即便在最传统的农业领域,中国品牌也能凭借科技赋能、文化赋值、战略导航,在国际市场中成功破局。如今,一只只带着“数字身份证”的汉寿甲鱼,正游向五大洲的餐桌;洞庭湖的渔歌,也正悄然化作全球食品贸易的新乐章——这不仅是一只甲鱼的“逆袭之路”,更是中国乡村产业迈向现代化、国际化的生动注脚。来 源:常德日报·常德融媒客户端
编 辑:刘译林
一 审:刘晓燕
二 审:周海燕
三 审:张智峰
责编:刘译林
来源:汉寿县融媒体中心